北平食府·富贵荷花烤鸭,传承百年的宫廷御食~
噜噜熊旅游网
2023-11-15
主庙大殿崇宁殿,是祀奉关羽的主殿。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名。现存为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遗物。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殿内正中雕刻精巧的神龛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端庄肃穆。
春秋楼,又名麟经阁,位于后宫北侧,被称为关帝庙扛鼎之作。创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楼高23米余,面宽七间,进深六间,两层三檐歇山顶。楼内底层木雕神龛三间,内置关羽金身坐像。楼上阁形龛内塑关羽观《春秋》侧身像,右手扶案,左手拈须,神态逼真。
关帝庙的建筑,结构严谨。庙内主体建筑全部覆盖黄、绿、兰三色琉璃,富丽堂皇。庙内外牌坊七座,形制有别,其中以“威镇华厦”坊、“结义园”坊、“气肃千秋”坊等最为壮观。庙内还保留有满镌纹样的万斤铜钟,制作精巧的铁铸焚香炉及铁狮、铁人、铁旗杆等,均为艺术精品。
关公(公元160-219年)名羽,字云长,出生于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19年。河东郡解(今山西运城市解州)人。运城盐湖区是关公故里,也是关公文化发源地与关公文化发展的直根。
关公文化即是指关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及其对社会精神生活的影响。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对社会生活最直接的意义是在精神方面,主要是在伦理道德方面。关公文化精神价值的核心在于道德价值。
关羽是蜀汉名将,一生忠义仁勇,诚信名冠天下。其由将而侯而王而帝而圣的1800多年,就是关公故事精神流传、信仰风俗出现和关公文化形成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官方和民间共同缔造了庙宇文化——建筑、雕刻、楹联、雕塑、绘画等等内涵丰富;缔造了祭祀文化——程式规整而严密的祭祀仪式、全球信徒的朝拜现象;缔造了庙会文化和戏曲文化——物质和文化的交流,戏曲与杂剧的展演;缔造了商神文化——关公因他的忠义而被社会方方面面的人群当作求平安、求财、求学、求进的神祗。
关公文化是一种传统民族信仰。在中国,供奉文圣孔子的文宣王庙有很多,过去在各个城邑都有这类建筑。而武圣关公庙在海内外数量及规模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有人说,关公是一种文化,关公是一种精神。关公在其近六十年的一生中,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谱写出一曲令人感慨万端的人生壮歌,被后人推举为“忠”“信”“义”“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
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关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伦理型文化的核心内容。关公的忠、义、仁、勇,渗透着儒家的伦理道德精神。千百年来,人们崇拜关公,本质上是崇拜关公高尚的道德人格。关公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今,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形成了“庙貌遍天下、无处不焚香”的景象。全世界3万多座关帝庙中,盐湖区解州关帝庙、常平关公家庙和关公祖茔,组成规模宏大的关圣文化建筑群,被誉为“武庙之冠”。
1800多年来,历朝历代有16位皇帝23次为关公加封,民间对关公的供奉从南北朝开始一直到现在,所以民间也出现了很多的关公庙,特别是在关公推崇的高潮时期——清代,全国各地到处都有。有一句话叫做‘明清时期,县县有孔庙,村村有关庙。’虽然后来一部分毁掉了,但留存下来的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