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款好吃到颤抖的清新抹茶甜品!抹茶千层、抹茶雪冰、抹茶糯米糍…
噜噜熊旅游网
2023-11-12
从远古走到今天,悠久丰富的曹妃甸文化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像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颗珍珠,闪耀着美丽的光泽。
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丝路古埠蚕沙口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总想逃离,寻一处静谧,曹妃甸的一个小众渔村闯入视线。阳光明媚,驱车从唐山来到曹妃甸柳赞镇蚕沙口村。当靠前次踏上这世代以渔猎为生的小渔村时,便嗅到了它现代与古朴交融的自然祥和的气息。
寄托也好,抒情也罢,总之,在曹妃甸蚕沙口,你可以把所有的烦恼疏解……
蚕沙口村是曹妃甸最古老也是最有海洋民俗风情代表性的渔村之一。这里民户不足 800,人口未过 3000。然而,在这里,却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传承千百年的民俗文化,海船上、街坊间讲述的美丽传说和传奇故事,给人们以遐想与启迪。
马可 · 波罗曾在他的行记中记载,元大都(北京)是东方的商业中心,货物运输川流不息。大批南船北上渤海,而“由其海通河者,一由直沽经白河至通州……一由芦台经黑洋河蚕沙口青河至滦州……”看来,这海上丝绸之路的最后一站正是渤海湾。除却直沽寨(天津),便是蚕沙口(唐山)。
这里,曾是古代海运进入北京、内蒙古、冀东、辽宁西部必经的海河转运码头和天然的避风港湾。蚕沙口村元代古码头地处渤海湾溯河入海口,素有中国北方古海上丝绸之路终点之誉。据史料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当年下令整修滦河,以方便海运经济,于是打通了一个装载米粮、竹纸、丝绸、杂品等南方特产的海河陆运大通道,江浙、闽粤的商船纷纷驶舟北上。
1000 多年前,这里曾千帆云集、万商影随,庙宇戏楼相映生辉,已出现了规模化的村落。古人对此地的偏爱,留下了厚重的文化积淀,造就了蚕沙口独特的渔家文化和风俗。
宋元时期这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东线的重要港口,而村中元代天妃宫蚕沙古戏楼的建筑风格罕见。这里以“渔家文化风俗名村、北方妈祖信仰重地、妈祖文化古今传承、庙会盛况远近闻名、庙宇戏楼相映生辉、古建筑群独具特色”而声名远播,如今的蚕沙口作为河北省民俗文化名村,成为众多游客寻觅千古乡愁的一方滨海桃源。
站在蚕沙口村村口,一组屋顶高耸的古体建筑的轮廓吸引了我的目光,其中最高的那座,就是供奉着妈祖娘娘的天妃宫。当地人告诉我,天妃宫始建于元朝至元年间,是北方罕见的妈祖庙古建筑群。700 多年来,妈祖庙群历经风雨,香火不断,每年农历的三月和九月,信众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烧香膜拜,展现了北方渔家文化和古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风土民情。妈祖文化在这里更是无处不在,妈祖成为北方沿海渔民、船工和客商的普遍信俗。
沿着平整的村路向天妃宫的方向前行,不多时,就能看到一座大气而炫目的牌坊,“恩泽四海”“人杰地灵”八个金色大字镌刻上面,是赵朴初老先生亲笔题写。这八个字彰显着妈祖慈悲博爱的同时,也是书法家自己一生慈航普渡的写照。
这里有着神龟的传说,蚕沙口是神龟背上的村庄,它因“神龟”而建,又因“神龟”而兴。在渤海湾民间有关“神龟”神奇无比的传说比比皆是。
在蚕沙口,无处不在的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让人沉浸其中,忍不住想亲身体验一下渔家造船修船、织网补网和下海捕鱼捉蟹等淳朴的沿海渔民生活……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这些古人类文明遗存的地方,我总是不自觉地浮想联翩,不自觉地去猜想和探索古人曾经的生活景象。他们每天都在忙些什么?他们都在想些什么?他们有没有梦想?只是非常遗憾,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东西真是太少了。而蚕沙口是一个引我驻足思考、感慨良多的地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根一叶,都带着历史的印记,又有着百姓最朴素的美好希冀。这一切是那样的真实而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