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区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噜噜熊旅游网
2023-11-01
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在保定竞秀公园南门总会有个老人做着让路人不得不驻足观看的小营生。他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所用的工具也仅仅是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拉丝时,那老人就用小汤勺舀起熔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移动,画出造型。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铲起,粘上一根竹签,这个孩子们最喜欢的手工艺品,就是保定流传年代久远的糖画。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这种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是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手艺行当。保定糖画历史悠久,虽然历来受到平民百姓的喜爱,但在历史上却很少见诸于文字,无论官方正史或私家笔记都没有给它一个应有的位置。据专家考证,它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里记载,明代风俗每逢新年祭祀神灵,“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因此当时的人们戏称为“糖丞相”。《坚瓠补集》中有一首诗,真实记录了糖画盛行的情况:“熔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录我言甘也,林甫为人口蜜腹。霉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得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丞来年亦纸糊。”到了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关于糖画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其中一个被保定糖画艺人讲的最多的是,糖画起始于唐朝的陈子昂,说他在长安做小吏,闲暇时便用家乡的黄糖做些小玩意解闷,后来被皇帝发现还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官至右拾遗,告老还乡后还教了不少徒弟,使这门手艺代代相传,后来的艺人们还把陈子昂尊为糖画这个老行当的祖师爷。传说未必是真有其事,却为这个传承久远的行当增添了不少的文化意蕴。
看保定糖画师傅绘制糖画,会让人感到很神奇,也很巧妙,但所用的工具和材料都很简单,只不过是一勺、一铲、一石板、一铜锅而已。在摆开摊位后,首先他们要做的事是熬糖,把铜锅放在火上,按二比一的比例加入清水和白砂糖与红糖,随着水温的逐渐升高,糖液中的水分逐渐减少,这时糖面上会起一些大泡,然后大泡变为小泡,待糖的颜色变黄,火候就差不多了,趁热把它倒在大理石板上,待糖液完全凝固后,把糖片切碎,收入盘中保存。这样熬制出的糖透明度较高,非常脆、不粘手、不滴油、不流液,这样才能作为绘制糖画的材料。在绘制糖画之前,先把准备好的这些糖块放在糖锅内用小火熔化,当糖完全溶解后就可以绘画了。
制作糖画跟普通绘画不一样,作糖画的人是没有底稿的,画稿全在自己的脑子里,用小圆勺舀起铜锅中的糖稀,以腕力带动勺子运行,随意挥洒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或提、或顿、或放、或收,速度飞快,每笔之间不能间断,一气呵成。十二生肖说来就来,张飞、赵云说到就到,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随着缕缕糖丝的飘洒,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再趁热粘上一根竹签或套上透明的塑料袋子,便大功告成。尤其是威风凛凛的游龙和绚丽多姿的彩凤,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现如今的保定糖画已经列入了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名叫王鹏年,2012年去世后,王冬兰成为了这项非遗的传承人。她爷爷以前就是做糖画的,从小跟着爷爷到各地庙会做糖画,对此产生了兴趣,到现在做糖画已经有十几年了。她不仅继承了原先的老传统,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她还创新出了卡通人物糖人,满足了孩子们和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的需求,使这门古老的手艺融入了现代生活的元素,为糖画的生存开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科技的发展,糖画这个老行当也在不断地创新,随着人们对糖画需求的扩大,保定还出现了智能糖画机。它是一种将机械智能控制与传统手工技艺结合的食品设备。原先保定传统糖画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熔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操作工艺复杂,对制作者技艺要求较高。智能糖画机采用了智能芯片,***糖画图形多达100多种,一键操作,即可快速绘出精美的糖画。它的出现为糖画这个老行当接续了新的生命,也为保定人的生活开辟出了更广阔的新天地。
一勺一铲画出的是精美的糖人带给人的却是无尽甜蜜与欢乐这万般丰富的造型是记忆中的那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