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名医像(57): 叶天士

网友 2023-11-03 16:54:19

清康乾年间,有这样一位医家,他治病多有奇效,医名盛于天下,被誉为“天医星”。他的著作也被后世医家视为医书中的圭皋。这位医家就是清代大医叶天士。

择善而从

叶桂(1667—1746),字天士,号香岩,晚号上津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叶天士出身于世医之家,其祖父叶时通医理,尤精通小儿科,救活儿童甚众,名噪吴中;其父亲叶朝采也精于医术,轻财好施,吴中诸地争相求治者日夜不绝。叶天士自幼聪颖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他白天攻读经书,晚上从父研习岐黄之学,对《素问》《难经》及汉唐宋诸名家著作,无不旁搜博览,颇有领悟。

不幸的是,在叶天士14岁时,其父亲去世。他幼孤且贫,为维持生活,只好一面开始行医应诊,一面随父亲的门人朱某习医。朱君以平日在叶天士之父叶朝采处学习的知识教之,叶天士聪慧过人,很快就能理解老师的蕴意,其见解往往超出老师之上,但仍然学而不厌,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一旦听到良医善治某病即往拜师学习。7年中,叶天士先后拜17位医家为师,曾在苏州陈敬通处学习中药的炮制与司药,又向王子接、徐时进、马义元、周扬俊、祁正明、张路玉、柯韵伯、魏荔彤等名医求教,兼采各家之长,深得周扬俊等名家的教诲,不但精于内科,对幼科、妇科、外科等也多有建树。他还精于诊断,看病时必切脉、望色、听声、察形四诊合参,故其言疾病之所在,如同见到了五脏症结,且治病时也不会固执己见。

叶天士治病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不墨守成规。治疗疑难杂症,或者自拟处方,或者善用他医之方,有时甚至根本不用药,只是让患者调理好居住条件或饮食营养,或者在没得病时积极预防,临证效果极佳。当时,大江南北都以叶天士为宗,《清史稿》称:“大江南北,言医者,辄以桂为宗,百余年来,私淑者众。”顾景文、华岫云等名医均出自叶天士门下,吴鞠通、王孟英、章楠等名家亦私淑于叶天士。

泛舟讲学

温病,指感受四时不同的温邪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类。尽管“温病”这一名称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但关于温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却缺乏系统的论述。温病与伤寒虽然同属于外感疾病,但温病的治疗方法被归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宋代以后的医家们已经逐渐注意到《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中对温病论治的不足,并提出了更加丰富的治疗方法。

明末清初,江浙一带经济、文化、科技迅速发展,人口密度逐渐增加,而且这一带气候暖湿、河流密集、交通便利、人口流动性大,因此温热病、湿热病流行越来越频繁。面对热病流行,当地医家在温病的医疗实践和理论上不断创新,以叶天士为核心,在温病的理、法、方、药方面形成新的理论体系,从而使温病学成为独立于伤寒的一门学科,既补充伤寒学说的不足,又与伤寒学说互为羽翼。

由于平时忙于医务,叶天士无暇著书立说。晚年时,他在诊疗之余带领门生泛舟太湖,讲授自己毕生在温病诊治中的医疗经验和心得体会。叶天士的学生顾景文将叶天士口述的内容记录整理成《温热论》。学生华云岫将叶天士的病案整理成《临证指南医案》。《温热论》和《临证指南医案》系统记载了叶天士在温病学方面的成就,为温病学说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天医星”下凡

叶天士医术高超,为世人认可,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奇闻轶事,虽不可尽信,但可以看出叶天士医名远播于大江南北。叶天士最初钻研儿科,擅治痘疹和痧疫。一年夏天,自己一岁多的外孙痘疹透发不畅,用了多种寻常之法,皆不见效。叶天士也觉得比较棘手,看到自己的女儿着急掉泪,沉吟片刻后,把外孙的衣服脱掉,放到一间空屋子里,锁上门不让旁人靠近,包括他的女儿在内。到了夜晚,打开门察看,发现痘疹已出,粒粒如珠。原来,叶天士竟是利用空屋子里的蚊虫叮咬,引发痘出,可见其用心良苦。在诊断方面,叶天士能够抓住蛛丝马迹,准确判断病症,甚至预先判断疾病。有一个人午饭后赶到叶天士家中,假装自己肚子疼,想要试探一下叶天士的医术,叶天士诊断后说这病治不了了。那个人偷笑着离开,没过多久却突然倒在地上,不治身亡。原来是那个人吃饱饭后剧烈运动,肠垂断,只是在诊断时还没有完全断绝,而叶天士早已判断出来了。有位张道士来到苏州,不幸身患重病,病情一天天加重。有一天梦里有天神指点,说这病只能“天医星”下凡的叶天士才能治。于是张道士派人去请叶天士,果不其然,他服用了叶天士开出的处方数剂就痊愈了。于是,叶天士便获得了“天医星”的称号。

卫气营血辨证

叶天士对中医学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他上承《内经》、张仲景、刘完素、吴又可诸家之说,通过大量医疗实践,勇于探索和创新,大胆脱离《伤寒论》以六经论治的思路,另辟蹊径,把温病发病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叶天士指出,温邪侵犯人体的诊治原则是“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治疗大法则是“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并提出辛凉解表、辛寒清气、清气透营、清营泄热、醒神开窍、凉血散血等一系列相应的治疗法则和方剂。

在诊断方面,叶天士创立了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察舌、验齿及辨识斑疹、白㾦的诊查方法,其法简便直观,行之效验,富有特色,对于了解和判断病邪部位、病情轻重、津液存亡和预后转归,更为精细、准确和可靠。他还最先注意并描述了猩红热的舌象:“喉痛,丹疹,舌如朱。”从温病的病因、传变、诊断、辨证和遣方用药,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完整体系,与张仲景比肩而立,从此出现了热病治疗学上“寒温并立”的局面,牢固确立了温病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叶天士温病之说,自清迄今一直被医家所遵循,被视为临证圭臬。他对温病的治法和方剂,后经吴鞠通的整理而成为广泛应用的效验名方。

私淑叶天士学说、进一步发展温病学的代不乏人,温病学派逐渐形成,而叶天士也被尊为温病学派的宗师。(王利敏 梁永宣 北京中医药大学)

  • 本文地址:https://lvyou.luluxiong.com/gonglue/288.html
  • 侵权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