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唐山皮影戏)

网友 2023-11-08 15:15:1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唐山皮影戏)。

唐山皮影,又称滦州影、乐亭影、驴皮影,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像最大的种类之一。通常认为滦州影戏初创于明代末期,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明朝万历年间,滦州落地秀才黄素志在关外沈阳对滦州皮影的影卷、影人雕刻材料、脸谱和唱腔均进行了重大改良,很多学者认为滦州皮影当溯源于此人。黄素志在关外改良滦州影后,皮影戏深得满人喜爱,清初满清人入关,皮影兴盛起来。

唐山皮影戏演出通常有拿、贴、打、拉、唱五种分工。其中有拿线师傅(操纵)二人,鼓板师傅一人,还有演唱的演员和伴奏演员(拉四胡的兼吹喇叭、打堂鼓)。有“七忙八闲”之说。

唐山皮影戏的主要操纵演员有两个人,即“上线”和“下线”。辅助操作的人称“贴线”,对操纵人的统称叫“拿线”。支配影人动作的杆子有三根,分别叫“主杆”和“手杆”。操纵者要有“握如千钧,动似鸿毛”的功夫。

唐山皮影以乐亭方言为基础,以唱功见长,为板腔体。基本板式有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以及平唱、花腔、凄凉调、悲调、游阴调、还阳调以及因特殊句式而得名的三赶七等各种腔调。

唐山皮影戏的伴奏分文场、武场两部分。文场称“拉”,武场称“打”。传统影戏,专职文、武场伴奏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板鼓师傅,兼打鼓板、钹、锣;一个拉四胡的,兼吹喇叭、打堂鼓;其它打击乐器如小钹、手锣,由演唱兼奏。

皮影的雕刻与造型,皮影的雕刻要经过刮皮浆皮,拓样雕刻,着色涂油,拼钉装杆几个步骤。刀口和上色是最能体现雕刻艺人水平的地方。

唐山皮影戏,人物行当齐全,有生(文、武小生)、小(旦)、髯(老生)、大(花脸)、花生(丑)等。

唐山皮影戏的演出需要用木棍或铁棍搭建一个高台,高台四周用幕帐围起来。面对观众的一面是用白布(早期为白棉纸)做的影窗。影窗后摆长条桌用来搁放影卷、影人、道具等,长条桌上方悬挂照明灯。

乐器主要是伴奏乐器为四胡,还有鼓板、单皮鼓、堂鼓、大、小锣、铙钹、唢呐、笙、笛子、二胡、琵琶、扬琴、低胡(或大提琴)等。

  • 本文地址:https://lvyou.luluxiong.com/gonglue/509.html
  • 侵权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