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畔的会贤堂 京城八大堂之首

网友 2024-10-28 01:21:02

旧京酒楼饭庄鳞次栉比,兴衰更替不胜列举。许多著名的饭庄不仅是历史悠久的老店,而且与近百年中国政治史、文化史有着密切的关联。坐落在绿荫掩映的什刹海北岸的会贤堂,正是这样一个历尽沧桑之变的所在。

旧日北京凡是称之为“堂”的饭庄,大多是一种主要承办大规模筵席,应揽红白大事的地方。一般多有两、三进的院落,内设戏台,能**堂会唱戏、婚丧典礼之举。至于随意小酌或零桌酒席不过是附带的生意。

例如金鱼胡同的福寿堂,取灯胡同的同兴堂,西单的聚贤堂,内市的天福堂,地安门的庆和堂以及什刹海的会贤堂都属于这一类的饭庄。照顾这一类饭庄生意的大多是权贵巨商,同时,也常常是名士文人雅集之所。当年,这些地方的许多聚会,往往都与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史、文化史有关。真可谓是“春盘菜半成名迹,环壁诗多系史材。”

会贤堂位于什刹海北,银锭桥南,是内城中最北的一处饭庄。据近人崇彝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这里本是清末礼部侍郎斌儒的私第,光绪末叶创办为饭庄。

会贤堂居于长堤翠柳环抱之中,在风景环境上是得天独厚的。从外面望去,是一幢坐西北而面东南的中式二层建筑,一排十二开间,青砖对缝、画栋雕栏,十分宽敞考究。从大门进去有两进院落,院中有戏台一座,(会贤堂的戏台是没有台柱子和台顶的,只是台上三面有矮栏。可惜这座戏台已在1952年拆毁。)其规模气派在同一类饭庄中也是首屈一指的。坐在会贤堂楼上,可以北望鼓楼、钟楼;南观琼岛白塔,尤其是在夏末秋初,倚窗眺望什刹海的高柳低荷,更别是一番情趣了。

会贤堂开设于清末光绪末年,原属山东帮菜系,后来为了迎合京城人的口味,菜系风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贤堂也同其他这一类饭庄一样,烹饪技术并无特色,虽用料也是山珍海味,却大多有名无实。主要是以气派和排场招揽生意。

会贤堂的全盛时代是在光绪末年到二十年代末这一段时间。除了以上所说的自然环境优美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就是它与王府为邻。会贤堂西面不远即是恭亲王府,西北则是北府(即醇亲王府)。这些末世的天潢贵胄都是会贤堂的主顾和常客。

辛亥之际,醇亲王载沣曾在这召开多次重要会议,商讨“军国大事”。溥仪在逊位之后,为了笼络新贵,还曾派出内务府大臣绍英、世续等在这里专门宴请大总统徐世昌。

会贤堂生意最兴旺的季节是夏秋两季,这是与什刹海的荷花市场有关。逛荷花市场的游人在看了野台小戏、杂耍,听了单弦、大鼓书之后,一般劳动人民多是来碗凉粉,喝杯酸梅汤乘兴而归。而有钱人家则总是顺道来会贤堂品茗小憩或邀朋聚饮,会贤堂前常常是车水马龙,应接不暇。每年这时,会贤堂总是另聘掌灶的,以什刹海中供应的鲜鱼嫩藕招徕顾客,使那种呆板而无味的筵席菜呈现出一些新意和生机。

当你站在古老的会贤堂畔,远望钟、鼓楼的碧瓦蓝天,近览什刹海的塘荷堤柳,抚今追昔,一定会感慨万千,发出悠悠怀古之情。

  • 本文地址:https://lvyou.luluxiong.com/gonglue/69146.html
  • 侵权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