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捕厅---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网友 2024-10-09 02:47:08

现今位于南京老城南片区的南捕厅地块,是南京明清时期历史风貌保留较好的代表区。上届南京人民敢想敢做,计划将“ 明代十八坊”胜景将重现南捕厅。这届官府更厉害了,规划将南捕厅历史街区打造成“江南七十二坊”,复兴明清文化精髓……手工业文化、会馆文化、昆曲戏剧文化等江南文化,充实“明代十八坊”的内涵和意义,实现“天京”传统历史文化的回归和再现。

顾名思义,南捕厅是一个与缉捕工作有关的地方。清代南京有两个专门从事缉捕工作的衙署。南捕厅是负责辖区内陆上的缉捕工作的,北捕厅则是负责水上缉捕工作的。南捕厅毁于太平天国。同治十一年原址重建,清末新政时,在此设立**局。南捕厅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的发祥地。南捕厅旧址房屋已荡然无存,但以此命名的老街巷却保存了下来,沿用至今。

30多年前,南京市文物普查中,发现了深藏闹市却规模宏大的南捕厅“甘家大院 ”这片古建筑群,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 ”。此时的古建筑内,住户庞杂、房屋破旧、改建搭建严重,***对甘熙故居得到了抢救性的保护,在甘熙故居内筹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几度春秋,几经风雨,甘熙宅第完整重现了历史原貌。2006年,甘熙故居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名为“甘熙宅第”。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经过这近三十年的努力,已成长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性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兼承“南京市非遗传承保护展示基地”。

馆内主要展览内容包括: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技艺展演、金陵甘氏家族历史陈列、南京传统婚嫁育儿习俗展示以及南京地区非遗艺术展演等。

老南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婚嫁民俗也在这里以各种实物的形式体现出来。展柜里展出了新娘的嫁妆、新人的礼服、婚礼用具等等。

南京的根在城南,这里有南京的历史,有属于老南京人的集体性回忆。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走进博物馆,穿越时空的阻隔,零距离与历史对话。

南京市民俗、非遗“双博馆”是南京老城文化的见证和缩影。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传统民居建筑的优雅精致。

阅读一个千年家族的兴衰历史。

了解南京一百多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基本情况。

观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精彩展演。

入城以后,甘家先居东花园(今白鹭洲)。嘉庆初年,甘国栋在时称府西大街的南捕厅买下一块宅基地,开始营建房屋,嘉庆已末(1799年)正式迁居于此,并取堂名曰“友恭堂”。“友恭堂”是南捕厅甘氏的堂号,也是整个宅第、家族的共同称谓。

甘家在嘉道间虽以经商起家,但祖辈都是读书之人,发家之后,更是要求家族子弟以读书为首业,因此藏书教子成为治家之道。

1948年,不满20岁的严凤英,辗转流落到南京,就寄住在小商家中,在夫子庙一带卖唱。50年代初,甘家名票于太平南路创办“友艺集”京剧茶座。严常与舞厅同伴前往聆听。后经人介绍,严认识了甘律之,订下了白首之盟。

严凤英与南京有一段割不断的姻缘,这是在《天仙配》问世之前,严凤英尚未成名之际,她从京昆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这养分的吸取正是在甘宅。在甘家期间。严凤英经历了严格、规范的京剧昆曲训练,为后来严凤英黄梅戏的精湛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甘律之支持她重新登上黄梅戏舞台,主演的《天仙配》在上海会演获得巨大成功,赢得剧本、演出、音乐、导演等多项大奖,严凤英更是获得演员一等奖。获奖之后不久,严凤英毅然回到南京与甘律之正式登记结婚。

后因“历史的误会”,二人又不得不离异。在严凤英之前,黄梅戏只是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地方小调;自她以后,黄梅戏才随着《天仙配》、《女驸马》等戏的走红风靡全国。

“文革”一来,严凤英却大难临头,先是被打成 “***潜伏特务”、 “现行反革命”。1968年4月8日,严凤英吞服了大量安眠药……如今,甘熙宅第的西偏院,还保留着严凤英和甘律之曾住过的“旧居”,她在这里向甘贡三先生学习京昆技艺,又与甘律之相识、相恋并结婚。

在南京地区规模较大的多进穿堂式民居,都俗称为“九十九间半”。究其原因,九是最大的阳数又是吉数,过九到十就到了头,而到头就意味着走下坡,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九五之尊”的说法。中国最大的宫廷建筑是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最大的官府建筑为孔府,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而民居则最多不过 “九十九间半”了,这半间既表示没达百间的谦虚,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的得意。

甘熙宅地称为“九十九间半”,其实总共有房间三百余间。

明太祖建立起规模庞大的官营手工业,云集工匠约十余万,其布局和规模罕见,影响深远,在南京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面对古代与现代的碰撞,历史与未来的交集,南京做出有益的尝试。十几年前,我的许多朋友参予其中。南京民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得知我是他们的同仁,退回了我的30元门票钱,安排我自助参观。

如今,***已展开对南捕厅环境改造的第四期整治工程。也许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打造成一片南京城南的文化旅游街区,与秦淮片区连成一片,恢复历史繁华风貌,成为全国知名、南京特质彰显的文化旅游新地标。

  • 本文地址:https://lvyou.luluxiong.com/gonglue/60266.html
  • 侵权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