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耍龙灯”

网友 2023-11-06 17:32:50

“耍龙灯”在汉代民间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宋代吴自牧著的《梦梁录》中记载:南宋行都临安(今杭州)“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

“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与“双龙戏珠”两种。龙身由许多节组成,每节间距约五尺左右,组成龙身的“节”,一般都是单数(如九节、十一节和十三节的)。龙头部分也分轻重不同,一般重量约三十多斤。龙腹内点蜡烛的称“龙灯”,不点的称“布龙”。

霸州旧有十几道龙灯会,今存三道。龙灯会场演多为单龙或双龙。三龙、四龙聚演的情形只能在旧时有着足够大的街心广场或其他开阔演场的大镇邑,大村落中才可见到。龙灯会的龙大多数是由胜芳、杨芬港、渔津洼的职业扎灯艺人精心扎制而成。单龙体形较长大,要由八人或十人握柄舞耍。双龙形制小些,每一龙配置一般不过六人。龙的颜色多为金(黄)、青(绿)。

龙灯会出演时,配置大鼓、小鼓、大钹、小钹、大镲、小镲、大锣、平锣等两套至四套打击乐器;彩旗若干;伞、扇若干;会旗大纛一杆矗立场中。由于耍龙的动作主要是跑、跳、钻、跃、翻、升、伏、屈、曲、倾、转、绕等,动作要劲猛豪勇,节奏迅疾,故多以戏剧中武场锣鼓伴奏节制,如“急急风”、“别马腿”、“沙场点兵”等成曲,少见自创锣、鼓谱点。四龙会出演时,一般按下序排阵列队:前旗方队——龙队——“大头”队——龙队——后旗方队。二龙会表演的节目技巧动作一般有十几种套路:“龙盘玉柱(广场中央有大桅杆时,且大桅杆上吊软梯)”、“瑞云祥光”、“双龙绞尾”、“二龙戏珠”、“双龙拜佛”、“龙脱壳”、“二龙还宫”等。耍单龙表演最多要十二人,技巧动作更多,所需道具也相应多,动作难度系数一般要比双龙、四龙高。

以上舞龙介绍的是武耍,还有文耍。文耍一般是在春节、元宵节期间晚上,多为双龙,龙腹内要固定烛台,点燃蜡烛,腹壁作特殊防护以免引燃龙体。文耍龙动作轻缓柔和,不设计惊险激烈的动作,大致的舞演程式为:两龙在悠闲完成一系列规定舞蹈动作后,两龙头相对,互喷出一束焰火作结。文耍龙虽无惊险动作,但夜月之下,灯群璀灿映照之中,龙体晶莹透亮,鳞甲毕肖,通体辉煌,一曲一扭,宛如真龙下界,美轮美奂,观赏性极强,活化了节日欢庆气氛,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的审美需求。

  • 本文地址:https://lvyou.luluxiong.com/gonglue/440.html
  • 侵权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