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魅,蒲氏蛋雕,一笔一刀,雕蛋成画

网友 2023-11-02 14:40:00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蛋雕(蒲氏蛋雕)

一枚蛋壳、一把雕刻刀 ,以蛋为纸,以刀为笔,在刀起刀落间完成艺术创作。

001.蛋雕源起

“蛋雕”艺术历史悠久,最早源于民间婚娶、庆寿、生子,绘制彩蛋的习俗,图吉祥如意,后来有人专门卖红色染过的鸡蛋,称其为“彩蛋”,明清时期,商贩们又在彩蛋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出售。

经多年演变,

彩蛋变成了蛋雕,民间艺人将挑选好的各种禽蛋钻孔掏空,运用阴刻、阳刻、线刻、浮雕、透雕、影刻、点刻、拼雕、套雕、衬雕、镂空、镶嵌等诸多技法,在蛋壳表面雕刻精美图案。

蛋雕作品一般不点染任何颜料,作品通常完全依赖蛋壳本色来体现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蛋雕作品不仅可以,把世间万物浓缩于方寸之间,而且其独特的装裱工艺,也衬托出作品的无穷魅力,使得其最终成为具有较高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蒲氏蛋雕就是其中的一脉。

002.蛋雕赏析

我国的蛋雕艺术,不论在创作还是欣赏时都要讲究“色、险、透、韵”。

蒲氏蛋雕

所谓“色”是指选材极难,要寻觅大量的禽蛋,方可找到一枚符合雕刻要求的蛋壳,一般情况下其光洁度、色泽、形状等均需,与主题相呼应,稍有瑕疵即弃。

所谓“险”一般情况下蛋雕接近于微雕艺术,但其材质的特殊性有别于骨雕、石雕、玉雕等艺术形式,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心无所滞,从下第一刀开始,刀刀皆险,如履薄冰,其惊险度在创作其他艺术品中是很少见。

所谓“透”蛋壳中空后具有天然物理光透性,稍加打磨即通体晶莹,而完成蛋雕的一面,其壳壁极薄,将穿未穿,形成光穿射效果,映射在蛋壳内部,形成镜像,其光影的疏密间别有洞天。

所谓“韵”对于蛋雕作品来说,在弧度极其复杂的蛋壳上,不同作品乃至同一作品的不同位置,既有凹又有凸,既有实又有虚,经放大数倍后方可见其内在平衡,创作时顺应蛋壳的走向和凹凸,尽得浑然天成之妙。

蛋壳虽小经过精雕细刻却能化腐朽为神奇千姿百态,精妙绝伦,赏心悦目。

003.蛋雕传承

蛋雕以其独特的制作方式和独具匠心的艺术特点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志之一。

蒲氏蛋雕传承人——蒲德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创造者和传递者对蛋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蒲德荣,汉族,生于1968年,河北保定涿州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蛋雕(蒲氏蛋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世界蛋艺术家联盟[WEAA]特邀会员,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河北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河北省金融学院艺术教育指导专家,德荣斋蛋雕艺术馆馆长。曾在北京自然博物馆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个人专项展,在香港举办了个人蛋雕艺术作品巡展。黑龙江省蛋雕艺术专委会顾问兼专家评委。

近三十年来在蛋雕艺术的创作及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代表作有中华奥运鼎、百鸟朝凤、二龙戏珠、梅兰竹菊、江南春色、世界名犬、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肖像等,先后荣获各类奖项。

蒲德荣先生曾多次应邀出国以及港澳台参加展览和艺术交流,荣获各类荣誉称号,经常接受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台湾中视以及美国、欧洲、韩国等多家新闻媒体的采访和报导。其作品广受社会各界赞誉,先后被中国体育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收藏,多次荣获各类奖项,社会大众反响热烈,堪称“民间艺术,蛋雕一绝”。

非遗蛋雕

方寸之间,尽显乾坤,铅笔、刻刀、蛋壳,一颗玲珑剔透心加上一双巧夺天工手,构成了精美绝伦的蛋雕艺术,蛋雕传承人,倾注一生心血、投入一片匠心,不断探索精工巧艺,让蛋雕这种“脆弱”的技艺,源源不断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 本文地址:https://lvyou.luluxiong.com/gonglue/213.html
  • 侵权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