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非遗,草编传统工艺

网友 2023-11-15 16:55:48

草编是我国古代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是就地取材利用各地草、麦秆等原材料,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盆垫、帽子、拖鞋和枕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

据考证,中国最早的草编遗物是河姆渡人制作的,距今已有7000多年。在我国周代已有以蒲草编制的莞席,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用萱麻和蒲草编制的斗笠。秦汉时期,草编已在民间广泛使用。汉代至盛唐,草编亦较发达。

而至北宋年间,草编进入到兴盛期。在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中便随处可见头戴草帽的百姓。而草帽就是草编中最常见的成品之一。其均由一缕缕似辫子般草绳,逐一叠加、缝制而成,其工艺精巧独特,见证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与智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又称“花元草”、“草龙”,是邯郸特有的民间工艺,相传是在清代雍正年间由山东掖县传入邯郸境内。

草编多以麦秆为原料,经过编、结、辫、扣、扎、绞、缠、网、串、盘等丰富的编结技法,进而制作服饰、提袋以及用麦草和草辫制作的装饰画、装饰盒等。

草编风格精巧、豪放,地方特色浓郁。草编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具有了浓郁的地方特征,反映了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意象。不仅表现出北方地区编织制品独特的艺术个性,而且还凸显了民间手工艺的丰富多彩。

草编造型简练大方、题材广泛丰富。以麦秸秆、玉米皮编结的草编制品造型整体简练大方,并且其题材也十分广泛,民间艺人为了传承和创新,将草编与中国民间艺术、国画、油画等相结合,在传统麦秆草帽、提篮等的基础上,又设计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草编京剧脸谱、草编时装、草编屏风、草编花草鱼虫与山水画、麦杆画等十大草编系列,使产品不仅有泥土的芳香、自然的光泽,而且还低碳、绿色环保。

草编色彩独特新颖、材质古朴自然。草编色彩的独特性在于其原料材质。麦秸秆成熟晒干后呈黄色系和乳白等色,其色泽朴素淡雅,给人以纯净温和、古朴自然的艺术感。草编色彩的新颖性在于其从油画、中国画、民间艺术中吸取养分,使得草编制品的色彩整体上呈现典雅、朴素的艺术特色,民族感与现代感并存。

草编还融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身。草编起始,所创作的编织品大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常用器物,实用性是其较为显著的特征。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手工艺人大力创新,在编织品的外部造型、色彩设计、图案设计、编织技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使草编制品具有特色的艺术美意蕴,同时还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观念,使其集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身。

草编工艺的发达也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密不可分。据传在清代中期,有这样一个习俗:女孩出嫁后的第一个夏季,要从娘家给男方拿去几顶自己编的草帽,叫“回春帽”。而且,这个习俗也直接促进了草编制品的流行。

即便是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草帽辫还可以用来交换小米等生活必需品。这在当地流传的歌谣里可见一斑:“草编是个宝,农民离不了,掐个辫子缉个草,油盐酱醋有钱了。灾年能换粮,丰年添衣裳。”

改革开放后,草编工艺师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在传统的麦秆草帽提篮等基础上,增加了更多款式与样式。尤其是后来开发的草编服饰系列产品尤为各界人士所珍藏,深受时装模特和专家青睐。并远销欧、亚、美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对大名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进入现今,随着社会发展中民众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其它各种客观原因,费时费力的草编制作因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而陷入发展的停滞阶段,从业者不断减少。邯郸草编正面临着衰亡的危险,急需扶持保护。

为了扭转草编的这种不利现状和局面,国家开始从顶层设计层面介入保护与传承草编工艺。2006年,草编手工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草编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草编作为传统手工技艺,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底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民间手工艺人所继承的草编技艺,不但反映了浓郁的地域特色,而且还折射出了传统文化观念和生活哲学。因此,做好草编的工艺传承与文化传播工作,既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也对进一步提升当地乃至我国民众的文化自信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 本文地址:https://lvyou.luluxiong.com/gonglue/865.html
  • 侵权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