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大免费著名的景点,好看又好玩,你又打卡过几个
噜噜熊旅游网
2023-11-09
历史解密:“碣石”究竟在何处?建安十二年(公元207 年),魏武帝曹操北征乌桓回军途中,在碣石登临观海时写下诗篇《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千年后,毛泽东从《古诗源》中阅读了曹操遗留的诗作,其中最喜欢的是《碣石篇》中的《观沧海》和《龟虽寿》。1954年夏,秦皇岛市北戴河创作了《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曾经,毛泽东在地图上查到过“碣石山”,就是位于北戴河海滨西偏南25公里左右的昌黎县城北的碣石山。那么,《禹贡》记载的碣石,秦始皇、汉武帝等帝王所到的碣石究竟在何处呢?沉入海底说碣石沉于海说,源于对郦道元《水经注》有关碣石山记述的一些解释。郦道元记载了西汉时渤海沿岸发生的一场特大灾难,这种毁灭性的灾难场景大概就是他说的“碣石入海”的情景。
但是“碣石沦海”说形成定论,却是在近几百年间,肇始于清朝初期名重一时的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清朝末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在著《水经注疏》时,也基本因袭了胡渭的说法,只不过他认为的碣石山沦海地点与前者有所出入,而因其学术研究成果在史学界影响颇高,使得“碣石沦于海说”在近、现代成为了权威之见。昌黎县北碣石山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谭其骧在1976年发表的论文《碣石考》中否定了“碣石沦海”说,他认为:魏武帝以及秦始皇所登的碣石山,就是今天秦皇岛市昌黎县城北的碣石山,但山前的地貌,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在发生变化,约在东汉中叶以前,山前余脉露出地表,延伸至海边特立着一块巨石,被称为“碣石”,历经沧桑,碣石山一直屹立在渤海北岸,但碣石山前的那块碣石却沉没于地表之下。
换句言之,郦道元时代孤悬海中的那块碣石消失了,但它不是沦于大海,而是沉没于大陆了。“金山嘴”说“碣石”在北戴河金山嘴说,或曰在北戴河海滨说的最先提出者是浙江淳安人邵瑞彭(1888—1938年),他是著名学者、词家。上世纪70年代,冯君实、黄盛璋等学者发表疑“古碣石”在北戴河海滨金山嘴一带的见解,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邵瑞彭文章的启迪和影响。由于邵、冯、黄等都是历史地理学者,北戴河“金山嘴”说形成后很快就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后期在北戴河海滨金山嘴一带发掘出了秦代行宫遗址,“金山嘴”说更加易于为人所接受。北戴河海滨金山嘴海蚀崖下的南天门是山?是石?以上几种说法都认为最原始的“碣石”,很可能是昌黎碣石山一带海边一块有“碣”之貌的“巨石”,历经千年,这块石头失踪已久,无法确定其今在何处。但是,1983年,孙继胜和高洪章合作发表在《历史地理》丛刊的文章《碣石考》认为:古碣石指的是“山”,而且是指的地理位置比较显要的大山,尽管它没有太行、恒山那样气势磅礴,却也高大得足以成为沿海地区的重要标志,而与这座山名实相符的惟有今昌黎城北的碣石山。
昌黎碣石山姜女坟说1984年,辽宁省考古工作者依据在绥中县万家镇海边发现的两处秦汉建筑遗址,提出了“'碣石'就是山海关外海上'姜女坟‘”的看法,并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介进行了广泛宣传,一时影响很大。随后,在北戴河海滨金山嘴一带秦代行宫遗址的发现,使以在绥中县的石碑地和黑头山发现的秦汉行宫遗址定“碣石”和“碣石宫”的说法失去了应有的可信度。大小碣石多年来,一直存在“大碣石”、“小碣石”的说法。古人以昌黎碣石山主峰仙台顶为“大碣石”,以仙台顶西北方向的背后山崖上的“天桥柱”为“小碣石”,而不同时期依据仙台顶还是天桥柱认定碣石之称也各不相同。这也造成了现代一些词典和注释“碣石山”时,标出的方位稍有不同。碣石又一说碣石山作为一个千古名山胜地,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比较引人注目。因为种种原因,出现很多不同的说法,比如“乐亭海边之石"说,“山东省无棣县境内的马谷山”等说法。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刘起釪在《碣石考》中梳理和归纳了秦皇岛一带沿海地区“碣石”说主要有:汉乐浪郡遂城县说、北魏以后的营州柳城说、汉常山郡九门县说、汉幽州蓟县说、元王充耕谷口御河入海处说、明刘世伟海丰马谷山说、元初金履祥沙门岛对岸铁山说、明郑晓碣石有二,其一在广东说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