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马家大院”看元曲
噜噜熊旅游网
2023-11-10
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势雄伟、连绵环抱,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最高处海拔达3061.1米,为山西省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北国南疆,名山大川,灿若群星。而被中国四大名著中三部明确写到的,恐怕只有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了。
佛教名山,自不待言。自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开山建寺以来,绵延承传近两千年,成为世界佛教的“五大圣地之一”和“文殊信仰中心”,享有“中国佛教缩影”的美誉。这对于研究我国佛教历史和佛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文化名山,名不虚传。现存大小佛菩萨、罗汉等像1.46万余尊,梵、日、汉等5种文字的经书5.45万余册,壁画2380多平方米,石雕、石碑、铜钟、牌楼、宝塔、石狮、联匾、悬塑更是遍及全山,俯拾皆是。蜚声海内外的五台山佛乐,每一次演出都引来轰动。这些珍稀文化遗存融汇了佛、儒、道和三晋文化的精髓,全方位构成了五台山辉煌灿烂的厚重文化。
古建名山,蔚为大观。至今仍保存有自唐代以来7个朝代的寺庙86座,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特别是以佛光寺东大殿为代表的佛教建筑群,不仅反映了自唐代以来中国各个时期佛教建筑艺术和技术的风格特色,还体现了历史的连续性和建筑发展规律,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活标本,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历史长廊”。
五台山是我国最早寺庙显通寺的诞生地,而南禅寺和佛光寺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为唐代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证。
主要有唐代建筑南禅寺、佛光寺,宋代建筑洪福寺,金代建筑延庆寺、岩山寺,元代建筑广济寺、三圣寺,明代建筑殊像寺、显通寺、塔院寺、圆照寺、碧山寺等,清代建筑菩萨顶、镇海寺及民国建筑南山寺、普化寺、龙泉寺、金阁寺、尊胜寺等。这些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反映了自唐代以来中国各个时期佛教建筑文化,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艺术的活标本,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五台山有当今世界上仅存的音乐绝响梵乐,并存有各类佛教建筑,大量庙堂殿宇构成了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群,享有“佛国”盛誉,是我国最早、最大的国际性佛教道场。
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集中了数十座寺庙,作为五大禅处的显通寺、菩萨顶、塔院寺、罗寺、殊像寺,为核心区古建筑群的灵魂,与周边的碧山寺、圆照寺、金阁寺、南山寺、龙泉寺等几十座寺庙共同构成了及具气势的佛教建筑群,形成一片互相联系、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完整的表现了明清鼎盛时期的建筑文化景观。
五台山台外重要建筑遗存保存完整。台外寺庙星罗棋布,由于地处偏僻,历史上香火时续时断,同时也正因如此,才得以保存了唐、宋、金、元等几个较早朝代的木构建筑,如:唐建南禅寺大佛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佛光寺东大殿是现存唐代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在中国与世界建筑史上皆居重要地位。北宋洪福寺大雄宝殿,金代延庆寺大殿与佛光寺文殊殿,元代广济寺大雄宝殿、岩山寺菩萨殿和三圣寺主佛殿等,都保留了当时建筑形制的重要特征。
五台山保存有自北魏以来的各种形制佛塔150余座;保存有自唐代以来的佛教造像146000余尊,以南禅寺和佛光寺唐代彩塑、殊像寺明代悬塑为代表的五台山佛教雕塑是我国雕塑艺术方面的杰出代表作;保存有自唐代以来壁画2380.1m²,最具代表性的有佛光寺东大殿的唐代壁画和文殊殿的明代罗汉壁画,以及岩山寺文殊殿四壁上御前承应画师王逵于公元1167年(金大定七年)所绘的金代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