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王家大院

网友 2024-10-09 01:24:22

到王家大院游览过的人,都认为王家大院很大、很气派。其实现在向游人开放的红门堡、高家崖堡及王氏宗祠三组建筑群,尚不足王家大院总占地面积的1/4。据王家史料和现存的实物考证,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十六年,静升王氏家族的住宅,随其族业的不断兴盛,在村中,由西向东,由低到高,不断延伸,渐修渐众,营造了总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建筑群体,远比占地15万平方米的北京皇家故宫庞大。

高家崖住宅区(即视履堡)是静升王氏家族最后修建的一组大型建筑群,由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兴建。

王家从13世起进入清朝。鼎盛于康乾嘉年间。其时,除在静升本土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茔和向外拓展商业外,还经常造福于本族和乡里,义举不断。一则对本族鳏寡孤独多有赈济,体贴入微;二则对乡里村民有难必助,每遇灾荒年景还开仓赈粮;三则乐于公益,办义学、建会馆等。这些善义之举在当地百姓中世代相传,有口皆碑。在此期间,王家功名磊落者代不乏人,或正途科考,或异途捐保,或祖德荫袭,入宦者仅二品至五品官员多达101人,身列儒林名登士籍者130余人,还有300余众为贡生、监生及生员。

影壁后为厕所

值得注意的是,门匾上的字,规圆矩方,矩字多一个点。寓意为“多一点规矩”!

弟弟王汝成则居于“凝瑞居(敬业堂)”、包括桂馨书院、兰芳居花院。因为古人“以东为首,以西为次”,所以老大王汝聪的院子在东,且门楼高,老二王汝成的院子在西,门楼低。

一座精巧的小亭踞于雄伟的高家崖西门上,名为瞻月亭。见其腾空而起,檐接纤云,相邀皓月!诺大的大院有着太多的诗书礼仪的教化,有着太重的辈辈封候的厚望重压,而此处,月色风声竹影是彷徨内心的释然,付托了一个惟美的生活方式,有着诗意生活自然化、恬淡化的滋养。

红门堡高大的围墙

西堡子居。位于红门堡以西的一处建筑群。属于王家的五处建筑群之一,现为一家五星级酒店,不对外开放。只能远观而已。

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不仅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


位于高家崖和红门堡之南,包括孝义祠与孝义坊,与两座城堡建筑呈品字形排列。孝义坊建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为乡举孝义王梦鹏而建。孝义祠是静升王氏家族五座祠堂中最小的一座,于1998年对外开放。位于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的南坡下临街处,为晋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孝义祠是在孝义坊的基础上扩建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上为旌表王氏十五世孙王梦鹏的孝行义举而下旨为其修建孝义坊,乾隆五十一年牌坊建成,后又于嘉庆元年扩建为孝义祠。祠堂坐北向南,分楼上楼下两院,总面积428平方米。院内一层有正窑三间,陈列静升王氏宗祠、王家坟茔模型以及记载王梦鹏一生孝行义举的立体雕塑,艺术价值极高。楼上正厅五间,为供奉祖先的牌位之地,前面有一座坐南朝北的戏台,歇山顶,四角挑檐,平面呈“凸”字型,有元代戏台遗风。作为文物古迹,孝义坊是如今不可多见的石雕艺术精品。孝义祠是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是不可多得的家族祠堂实物标本。

庙前照壁,元代修建。大成殿建于高0.95米砖砌台基上,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六檩前廊式结构,外檐斗栱三踩单翘,单檐悬山布灰瓦顶。

门口的鲤鱼跃龙门影壁是元代遗物之一。

灵石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世居本县汾河峡谷间沟营村(今富家滩镇沟峪滩村)。元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后,由农及商,人丁渐旺,继而读书入仕,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大望族。

王氏家族鼎盛于清朝康、乾、嘉年间,其时,除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莹和开设店铺、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立有义仓,而且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捐修文庙学宫等等,善举不断。在此期间,王家入宦者仅五品至二品官员就有12人,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大夫达42人,还有二人分别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嘉庆元年(1796年)参加了朝廷举办的千叟宴。

王氏家族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其原因除社会政治经济多方面客观因素外,在本身,则主要是子弟不争,日趋奢靡,尽弃先祖勤俭创业之品德。一些人荒于学而以钱捐官,还有的疏于耕而醉瘾***,终致秋风落叶,大厦日倾。抗日战争前,虽还有个别大户于省内及京津等地多有商号,可芦沟桥事变后,亦顿收家业,居家南迁,流落他乡。王氏家族历680多年已传至27世,新中国成立后,王家人从业各界亦多有建树。


  • 本文地址:https://lvyou.luluxiong.com/gonglue/60230.html
  • 侵权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