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网友 2023-11-04 17:09:35

王玉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丝彩釉工艺传承人,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她全身心沉浸在金丝彩釉的世界里,在技艺和题材上不断创新,让金丝彩釉画这门老手艺不断绽放“新花”。

王玉萍永远都不会忘记她第一次看到金丝彩釉画的那天,一下子就被迷住了。“第一眼看到金丝彩釉画时,我有了心动的感觉。”

王玉萍说,与金丝彩釉画结识时她23岁,“媒人”是她在北京珐琅厂工作的好友。

“当时好友在家里练习制作金丝彩釉的京剧脸谱,我看到后就喜欢上了。”王玉萍说,在好友的帮助下,她慕名找到了金丝彩釉工艺第五代传人王刚,多次登门拜访后,她用诚意打动了老师,成为了老师的弟子。

金丝彩釉画是以木板为基材,金属丝为轮廓,天然岩石粉末制作成的釉料为着色材料,并用树脂进行表面处理而制成的一种高雅简约艺术品。它起源于元末明初,是在我国艺术瑰宝景泰蓝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来,历经明清两个朝代,制作艺人代代口授相传,直至今天。其制作工艺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选图、拓图、掐丝、点蓝、冷处理,学起来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王玉萍在学习掐丝时,多少次,手被丝划破,血流不止;多少次,血结成痂,痂又破开,血渗透了白色的纱布;多少次,痂变成了茧,厚了手指,厚了技艺,也厚了人生。

几年后,她练就了一副“铜臂铁掌”,掐丝的技术也日臻成熟。现在看看,她一图一抹,一摁一压,一弯一折,一个个由丝线组合而成的轮廓就跃然板上了。

点蓝是金丝彩釉制作工艺中最为复杂的一步,釉料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制好。有时,点蓝的色彩与原图色彩一样,这时需要分析原图的色彩比例,再进行调配。初学时,王玉萍手生,总是调不好,废了好多原料。等学会调釉料了,却又点不好。“我老是控制不好,经常填得太满,釉料溢出导致串色。那时候,水池里全是废弃颜料,屋角处整天堆积着被毁坏的板子。”王玉萍回想说,尽管如此,她也没有想过放弃,“走火入魔”般地继续坚持学习。

在王玉萍手中,釉料和美工刀都很“听话”。她全神贯注又神态自若,一双手自如地在画作上游走,看她作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但只有内行人才看得出,这样流畅的动作,其实是成千上万次练习的结果。

王玉萍说,她刻苦练习了两年,才敢说自己会做金丝彩釉画。“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作品是京剧脸谱,丈夫的一位朋友看过后,赞叹不已。第一次作品被人称赞,我竟然嘤嘤哭了起来。”回想起过往,王玉萍有些不好意思。

技艺可以被学习,但要做到掌握,并能传承下去,需要的是千锤百炼。作为金丝彩釉的第六代传承人,她从1986年拜师学艺至今已有30余年,这30多年她一直在坚守,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金丝彩釉画已经传承了五六百年,这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贝,我得把这项技艺传下去。”王玉萍从2002年开始收徒,将她多年积累下来的手艺无偿传授给社会下岗人员、高校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和农民工,让他们不仅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也能靠这个手艺赚钱养家。如今,她已经有6800多名徒弟,通过收徒授艺,她培养了大批金丝彩釉工艺艺术人才,为金丝彩釉工艺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3年,金丝彩釉工艺荣获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让王玉萍很是开心。她说,金丝彩釉画制作的市场很大,而且这是祖先留下的宝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她特别希望有更多人来学习,把这项技艺继续传承下去,然后不断绽放“新花”。

  • 本文地址:https://lvyou.luluxiong.com/gonglue/339.html
  • 侵权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