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的小伙伴|带你探究,密云那被人遗忘的探险圣地—五座楼森林公园!
噜噜熊旅游网
2023-11-14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日子,又称女儿节、乞巧节等。如今,这个历史悠久且充满中华民族,特有仪式感的节日正日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视之为“中国情人节”。
壹|七夕起源
七夕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
“七夕”也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贰|七夕习俗
七夕的习俗丰富多样,除了人们熟知的乞巧、拜织女、吃巧果等,各地还有许多特色风俗,颇有趣味,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浙江嘉兴:香桥会
在浙江嘉兴塘汇乡古窦泾村,有七夕香桥会。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香桥就是由传说中的鹊桥衍化而来。
广东广州:迎仙
农历七月初六晚至初七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
湖南、浙江:洗发、接露水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除此之外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四川:染指甲
染指甲是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用花草染指甲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
陕西: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女子们七夕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手端一碗清水,将剪好的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此外,女子们还举行穿针走线、剪窗花等比赛活动,看谁手更巧。
山东:种巧菜作巧花
山东荣城有两种活动,一种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麦芽,一种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面粉塑制各种带花的食品。
叁|七夕诗词
翻开中国诗词,浪漫随处可见。在“七夕”这天,让我们通过经典诗句感受古人的浪漫——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灯丝几万条。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年年并在此宵中。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鹊桥仙纤·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肆|约会攻略
中央电视塔
中央电视塔是北京西部城市地标性建筑。238米的露天观景台设有高倍望远镜,在这里你可以饱览北京的壮丽风貌;221米的空中观景旋转餐厅,是京城名副其实的“空中浪漫食府”,餐厅90分钟旋转一周,品美食、赏美景,月移星驰,俯瞰京城霓虹流霞,让人流连忘返。
宽阔的湖泊、古老的胡同......没错,这里就是历史悠久的什刹海。在宁静的湖边,遥望夕阳放空头脑,或看着逐渐变长的身影,或闻一朵花的香气,都会让你的心回归平静。七夕的夜晚,什刹海湖畔绝对是你的最佳选择。
汽车电影院
拥有私密观影体验的汽车电影院逐渐成为不少家庭的观影新选择。这种既能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又可以感受电影院氛围的新潮观影形式,也受到了大批年轻人的追捧。在汽车影院中,观众通过车内电台调频收听电影声音,观影体验更加私密、独特。有兴趣的小伙伴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