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京城文化系列——珠市口还是猪市口?探访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网友 2024-10-30 22:40:48

北京的“口”特别多比如灯市口、菜市口、闹市口......这是因为过去北京的街道多街道的路口往往会形成各种集市由此得名今天团小西带大家去逛逛北京外城最繁华的地界儿。

 珠市口 

因位于前门大街与两广路的交汇处,同时也是南北中轴线与东西珠市口大街交叉处,珠市口素有南城“金十字”之称,是早年间京城外城最热闹繁华的地界儿。

听到珠市口这名字,当初一定是卖珠宝细软的地方喽?

其实不然,这里原叫做“猪市口”,在明清是京城内专门从事生猪交易的市场。

据说,因为皇帝去天坛先农坛祭祀要从这里经过,被生猪市场的气味呛的实在受不了,因此下旨将其移到了东四,更是觉得“猪市口”这个名字不雅,采取同音换字的方法,改为现在的“珠市口”。

珠市口位于前门大街与两广路的交汇处,同时也是南北中轴线与东西珠市口大街交叉处。

01 “道儿南、道儿北”不同天 

那时候珠市口的南北两侧称为“道儿南”和“道儿北”,一般在“道儿北”演出的演员,是不会到“道儿南”去混场子的,如果真的为生活所迫混到了“道儿南”,再想回去怕是就难了。

比如曾和梅兰芳齐名的梆子名角崔灵芝,自入了“道儿南”,就再没北归过。同样也有在“道儿南”演红的,成功进入“道儿北”献艺的,这不啻于鲤鱼跳龙门!

小白玉霜与新凤霞

小白玉霜、新凤霞、侯宝林,都是从天桥出的名,一步步挪到“道儿北”的,而真正的一线大腕演出的舞台,倒是在“道儿南”的马路牙子上。

02珠市口“红磡”——开明戏院 

开明戏院建于1924年,位于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8号,是由中日两国商人合资而建。开明大戏院,建筑整体为德国式样,在当年的南城甚至是北京地区,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钢筋水泥结构,巴洛克风格的立面,水磨石地面,黑丝绒幕布,半圆形舞台,小北脑补了一下,很有周董《千里之外》MV中的画面感。

梅兰芳

开明戏院是梅兰芳先生最喜欢的舞台之一,戏院在开幕时想请梅兰芳在此首演,而恰巧和梅兰芳去香港演出的时间“撞车”,因此开幕的日子最终定在梅兰芳赴港之前。

开幕式座无虚席,舞台内的墙壁油漆尚未干透,不过观众并不在意这些,他们都因《贵妃醉酒》的婀娜多情如痴如醉,迸发阵阵掌声。

侯宝林和郭启儒

开明戏院每逢盛夏还在屋顶开办别开生面的屋顶消夏晚会,举办曲艺演出和戏曲清唱。马三立、侯宝林、郭启儒,以及关晓彤的爷爷关学曾等都曾在此献艺。

梅兰芳和杨小楼、余叔岩在这里演老戏时票价为12块银元,而演新编戏时票价则为2至3块银元。

当时来开明戏院看戏的名流云集,梅兰芳就曾邀请来京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观看新戏《洛神》。

袁克文

民国四公子之一、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也曾在开明戏院登台。1930年,他与张伯驹、溥侗在开明戏院合演义务戏,同王凤卿、王幼卿合演的《审头刺汤》中的扮相与唱功,尤其令人叫绝。

作为北京当时最现代化的戏院,开明戏院推出了很多举措:实行售票制度,取消茶房带坐和先看戏后收费的老规定;实行门外售票处售票以及先期售票的制度;实行剧场内男女合座;首次实行戏剧中场休息15分钟。

新中国成立后,开明戏院改名为民主剧场,后又改为珠市口电影院,2000年两广路扩建时,被拆除,原址位置如今应该是地铁七号线的一个出站口。

除了开明戏院,当年的珠市口一带还有其它几大演出场所。

03给孤寺——“靠前舞台” 

老北京人应该都记得,珠市口西大街曾有一站地叫“给孤寺”(80年代改为板章路),念作机古四儿,原本是建于唐贞观年间的一座寺庙。

明代这里称寄骨寺,寄骨、寄骨,顾名思义,就是停灵之地,也就是停放死尸的地方。寄骨寺念习惯了,就被称为给孤寺了。

民国初年,给孤寺兴建了“靠前舞台”,三层楼高,没有台柱子,设施非常齐全现代,可容纳观众总计约2500人左右,是当时京城最大的戏园,杨小楼的《霸王别姬》在此上演时,简直红透北京城。

1937年11月的一场大火,“靠前舞台”被焚烧殆尽,不复存在。如今,“靠前舞台”原址上是中国人民武装**某部的军营。

04 文明茶园——从戏院到酒楼 

民国年间,在西珠市口路北有一座茶园,以标榜文明著称,如允许女观众进入茶园看戏,故称文明茶园。

谭鑫培

在文明茶园演出的几乎都是名角大牌。比如1917年,谭鑫培和陈德霖合演的《南天门》,那是谭艺术生涯中最后一场营业性演出。此外,王惠芳、梅兰芳等也都在这里演出过。后来,文明茶园改成了华北戏院,评剧演出多了,京剧少了,而且还和老字号饭庄扯上了关系。

05丰泽园传奇 

喜欢听评书的热,应该对单田芳老师的《栾蒲包与丰泽园》记忆犹新,前两年还出电视剧了,叫《传奇大掌柜》,看着也挺过瘾,京味儿十足。丰泽园是“八大楼”新丰楼的名厨栾学堂,在同德银号经理姚泽生的资助下于1930年在西珠市口开办的。

***中的丰泽园

丰泽园本是***中的一处景致,一日姚泽生邀栾学堂到***公园游玩,不愿意使用“馆、轩、斋、楼”等俗名做招牌的姚泽生,看中了丰泽园,故而将自家店铺以此命名。

建国后,丰泽园成为了北京饭庄实行公私合营的靠前家,靠前代*****经常在这里宴请宾客,到了70年代,丰泽园“吞并”了隔壁的华北戏院旧址,扩大了经营面积,并一直矗立在珠市口街头,经营至今,享誉四方。

丰泽园珠玉在外,却也不能掩盖珠市口其它餐饮企业的光芒。

06 国民骄傲——东方饭店 

东方饭店建于1918年,位于珠市口西大街中段南侧的万明路,距今整整一百年了。万明路地处当时京城最繁华、热闹的的香厂区,是北洋***市政规划、建设的招牌,被称为“香厂模范新市区”。

1917年建起的“香厂新世界”仿照上海“大世界”格局,里面剧场、舞厅、餐厅、购物商场应有尽有,其中的电梯、暖气、电扇和“哈哈镜”让北京人大开眼界。加上其后建成的“城南游艺园”,这里每天的客流有万余人之多。东方饭店就位于“香厂新世界”中,开业之际,京城各大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消息。

东方饭店是北京乃至中国靠前家,由中国人自己利用股份制筹资、建造、经营、管理的高档现代饭店,因此民国时期凡有骨气的中国上流社会人士,包括政界要员、商业大亨、文化名人都愿下榻东方饭店。

陈独秀在这里为《新青年》起草榜文;鲁迅写下了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钱玄同等4个人在此经过反复比较,决定汉语普通话以北京音为基础,以北方方言为规范。

东方饭店设施完善,客房配有电灯、电扇、暖气、抽水马桶、热水沐浴等设备,客房卫生间达到4.8平米,每个客房配备电话,而当时的六国饭店只有不到一半的客房能通电话。

1955年,东方饭店改为公私合营。如今,入住东方饭店的客人每周都可以在花园中观看到清末时的老电影。

07 鲁菜为主——惠中饭店 

目前位于珠市口西大街120号的太丰惠中大厦,其前身是建于1935年的惠中饭店,以经营鲁菜为主,设施水平在当时仅次于北京饭店和六国饭店。

抗日战争前夕,***曾以商人身份住在北京惠中饭店,开展地下工作。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以后,被北京军事委员会接收,成为政务院办公厅下属第三招待所。

1994年12月12日,国管局与香港彼林***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书,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北京市太丰惠中大厦有限公司,惠中饭店从此成为历史。

08晋阳饭庄——北京最早的山西饭庄

晋阳饭庄1959年开业,是北京市最早一家以经营山西风味菜肴为主的大型饭庄,在京城餐饮业享有盛誉,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香酥鸭是经晋阳饭庄的名厨们再三研究、实验,创制出的名菜。香酥鸭外焦里嫩、香脆可口,深受顾客青睐,屡获美食大奖。

“五滋汤”是晋阳饭庄另一名吃,用羊后腿肉,几番熬煮,不断地在未开锅前撇净浮沫,出锅后连汤带肉一起吃,汁色乳白,羊肉软嫩清爽,醇而不腻。

而晋阳饭庄所在地,本为一名人故居。

09 纪晓岚故居 

纪晓岚故居,雅号阅微草堂,现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此处原为雍正时的权臣,岳飞二十一代孙、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岳钟琪的住宅。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和从48岁到82岁,前后共计62年。纪晓岚故居是一所两进四合院,故宅中旧物有前院的藤萝,后院的海棠,均为纪晓岚亲手栽种的。

《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播,让纪晓岚的大名家喻户晓。之前名声不显的纪晓岚故居也随之变的游人如织。现代传媒的传播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正史中的纪晓岚基本不会与和珅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他的生活大概就是白天在宫中编撰《四库全书》,下班回家后编写《阅微草堂笔记》,困了累了再出门左转奔陕西巷、八大胡同那边渔渔色、吃吃肉的节奏。一个于公,一个于私,纪晓岚完成的都很出色,阅微草堂,难道真的有赐予他创作灵感的温床?据说有一次乾隆和纪晓岚对对子,乾隆撩起龙袍,把一只脚高高地翘了起来,要纪晓岚以此为题,说出一个字,既要符合乾隆的身份,又不能***裸地用“脚”这个字。纪晓岚立刻就想到了自己住的地方“猪市口”,就说了“蹄”字,这让乾隆勃然大怒,但纪晓岚却不紧不慢地解释道“猪脚为‘蹄’,‘帝’之‘足’也”,这样才让乾隆息了怒。

后来,这里成了**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点——刘公馆,再后来京剧科班富连成扎营于此。2002年11月30日,修复一新的纪晓岚故居从晋阳饭庄“独立”,正式对外开放。

而关于珠市口,又怎能不提那座教堂?

10 珠市口教堂 

北京基督教会珠市口教堂,位于广安大街和前门外大街两条繁华路段的接合处,始建于1904年,是1900年以后美国卫理公会开设的八座教堂的靠前座。

与其他教堂不同的是,珠市口堂从建堂一开始就有中国牧师主持。1921年该堂进行了扩建,基本形成了今天珠市口教堂三层的建筑格局。

11 清华池 

清华池始建于1905年,原位于珠市口西大街东口北侧,其前身是个小澡堂,名叫“小仓浪澡堂”。后来,清华池与汇泉浴池和虎坊桥浴池合并,地址几经变迁,现位于虎坊桥。

清华池能从北京那么多澡堂子里脱颖而出,离不开这里的独门绝技——修脚。清华池的修脚师傅会用娴熟的技法为患者治疗疑难脚病。

在珠市口生活过的人,不会忘记。美福林的三鲜包子和小米粥,总是吃不够,是那些年最诱人的美味;交钱拿票,凭票取餐,一种红票,一种黄票,带着计划经济时代的鲜明特征。功德林的素菜,豆制品能做出红烧肉的滋味儿。劳保大厦,上学骑车时经常路过。还有云鹤祥的洗发膏以及路南那一水儿的戏服行头店,谁让珠市口这边就曲艺团体多呢。还有我们最敬佩的23路公交车老司机们,能在珠市口如此狭窄、多变的路况环境下完成一次次的使命送达。

珠市口如今随着两广路的扩建珠市口的街道宽敞了许多前文提到的不少地儿也随之湮没我们喜欢今天繁华整洁的珠市口同样也怀念这里曾经的喧闹与精彩。

  • 本文地址:https://lvyou.luluxiong.com/gonglue/68946.html
  • 侵权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