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声,聆听陶埙艺术

网友 2024-10-28 01:01:39

陶埙艺术

埙是一种由泥土烧制而成的乐器,体形“大如鹅卵,小如鸡子”,音色十分独特,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期。

01 埙的历史作用

埙,商周以后,主要用于祭祀、祈福、朝会、庆典等官方主持的大型礼乐活动中;同时,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抒怀修身的雅器。曾在北宋时期作为县学、郡学、府学、太学学子吟咏学习《诗经》的伴奏乐器。

诸如荀子、杜甫、杨继盛等诸多历史人物都与埙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连九五至尊——汉孝明皇帝刘庄、宋仁宗赵祯都曾亲自制作埙、吹埙。

02 保定对埙艺术的传承

保定的陶埙艺术源于远古,历代沿传。清代保定作为直隶省会以后,历代总督十分重视礼乐,数度进行编钟、编磬、琴、瑟、博附等礼乐乐器的增制、修缮与完备工作,直隶礼乐之盛在当时被称为“诸省之冠”,埙从而在保定得到了更好的延续与传承。

***到直隶任总督的第二年奏请襄修《畿辅通志》,志局设在莲池书院。其中有一位编修吴浔源,字棠湖,这位吴棠湖,便是迄今所知,历史上较早一部埙学专著《埙谱》的作者。吴棠湖的埙学研究和埙谱的创作都是在修志期间完成。后来,民国“文治总统”徐世昌作序并刊印《棠湖埙谱》,更是促进了埙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如今,《棠湖埙谱》为保定陶埙艺术馆的镇馆之宝。

保定的埙文化,自吴棠湖以后,传承脉络清晰有序,吴棠湖传段中甫,段中甫传尹诚奎、吴明阳、于春林,吴明阳、于春林传于连军。

03 现代保定埙艺术的发展

保定埙艺术目前是河北省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于连军是当今国内较早传承并推广传统六孔古埙的传承人。

2015年,埙馆在***支持下迁入当年先师修志所在的莲池书院博物馆,于连军率弟子与学员用三年的时间翻译《诗经》古谱,并募捐置办编钟、编磬、建鼓、琴、瑟等雅乐乐器;打造了一支莲池书院雅乐乐团,每周六上午在莲池书院博物馆花南研北草堂圣殿礼乐厅展演《诗经》雅乐,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广大游客的深度好评。

  • 本文地址:https://lvyou.luluxiong.com/gonglue/68759.html
  • 侵权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