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院线京津冀文化消费月”来啦!六家剧院近百场演出等你来打卡
噜噜熊旅游网
2023-11-10
《崔颢题诗图》浮雕 在黄鹤楼以东118米、白云阁以西163米处。位于主楼和南楼之间,与搁笔亭相对,是一座石照壁形式的浮雕。它被称为诗碑,又被称为题诗图。图上雕绘着唐代诗人崔颢在云霞缭绕间,长袖飘逸、峨冠博带、潇洒挺拔、运笔赋诗的形象,图的中央雕刻着他的千古名诗《黄鹤楼》。题诗浮雕长12米,宽8.2米,浮雕画面为4米X8米。画面中七律《黄鹤楼》全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书写。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诗中的意境,深远隽永,耐人寻味。
至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清戏曲作家、诗人和金石鉴赏家孔尚任应友人邀请,兴致勃勃来到武昌。游黄鹤楼时,最令这位老者感慨的是崔颢题诗竟使李白搁笔之事。很显然,他服膺崔颢的杰作,也敬仰诗仙李白的气度,颇为黄鹤楼景区内没有纪念此事的建筑为憾,于是起意将楼附近一无名小亭命名为“搁笔亭”并为之赋诗。孔尚任在《题搁笔亭》诗前的序中写道:黄鹤楼在黄鹄矶头,其名虽久,实显于崔颢之诗。李太白见崔诗……遂搁笔而去,是崔之诗名又显于太白。后世盛传白云黄鹤之句……至于太白遗迹,竟未有及之(指搁笔事)者,更一缺事!闻旧有太白堂,一廊直通楼下,规模甚壮,今改为亭……游者历阶而过,不知此为何迹也。予徘徊亭下,遍读近人之诗,因口占四绝,书之粉板,并拟亭名于诗前,特为此地补此缺事。此后,有人为搁笔亭作过多副亭联。其中有无名氏的“辛氏有楼谁贳酒;谪仙搁笔我题诗”,方秀卿的“谁唤祢生同问月;敢邀杜***题诗”,沈用增的“仙人又有楼居,不知十二年跨鹤行踪,来栖何地;翰林虽将笔搁,仍冀三千界钓鳌巨手,到此题诗。”此外,还有陈曾望的题联“太白无诗,竟成千古恨;长安不见,更上一层楼”。清江夏陈本立《黄鹤楼名胜记》载:“楼(黄鹤楼)之东为亭者二,一搁笔亭,初名太白堂。重檐覆道,公私燕游之所。”搁笔亭也是文人墨客的唱酬之所。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刻印的《新刊黄鹤楼铭楹联诗赋》书中即辑有咏搁笔亭的两首诗。其中一为刘灼的《黄鹤楼望搁笔亭诸胜》,一为江夏人、道光进士彭崧毓的《和干臣军门辩搁笔亭》。彭崧毓在诗中吟道:
搁笔伊谁构此亭,痴人说梦几时醒。
竟忘斗酒诗无敌,直立生花管不灵。
捉月何曾江上见,落梅争恐笛中听。
廓清赖有如椽出,净扫云烟睹日星。
此亭清同治年间毁于兵燹。1984年在规划黄鹤楼园林文化景区时,设计者很自然想起“搁笔”这件体现“文人相亲”的美谈,遂确定重建搁笔亭。
***词亭 坐落于公园南区南楼东南侧,在黄鹤楼东南206米、白云阁西南90米处。
1918~1922年,青年时代的***在去北京、上海及返湘途中,曾5次在汉停留,住在蛇山脚下的黄土坡、横街头,与恽代英、陈潭秋等人晤谈,探讨中国的出路。1926年国共合作时期,***作为*中央农委书记、***中执委候补委员兼***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于年底由沪来汉,考察长江流域的农民运动情况,并于次年春在奥略楼下首的武昌黉巷(今红巷)举办中国***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不久,***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武汉国民***汪精卫等亦策划“分共”。***看到形势的危险性,于4月27日向在武汉召开的*五大会议提交了“迅速解决农民急需解决的土地问题,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大力发展农民武装”的书面意见,但中央委员会未将其提交大会讨论,并将***排斥于大会领导层之外,剥夺其表决权。一种回天无力的苍凉、悲怆、痛楚在他的心中浸漫开来。暮春时节的一天,***穿过拥挤嘈杂的街道,登上蛇山,在黄鹤楼故址前盘桓,只见楼台倾圮,满目荒凉,隔江望去,烟雨朦胧,唯独龟、蛇两山雄峙,大江东去,从眼前的景物想到目前严酷的政治现实,一首《菩萨蛮·黄鹤楼》从诗人的胸臆间流出: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上。关于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在1958年自注道:“一九二七年春,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到逝世时的37年间,***似乎对“白云黄鹤之乡”特别钟情。他36次来到武汉,多次登临蛇山,其中居住最长的一次达168天,并18次畅游长江武汉段,游程达100多公里。1956年5月31日,***从黄鹤楼故址的上游入水,穿过正在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桥墩基地,顺流直下,首次畅游长江。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作者在这首词中写出了靠前次畅游长江的感受与心情,同时言及“截断巫山云雨”,提出在长江宜昌处建立三峡大坝的构想。
词亭于1992年建于现址防空工事约2.16米高的台基上。亭坐北朝南,长、宽各为6.6米,高9.5米,为四角攒尖重檐舒翼、造型典雅、青筒双层铺面的四柱方形建筑。亭中央矗立着一高3.2米、宽1.8米、厚0.245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镌刻有***1927年春登临蛇山时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和1956年6月畅游长江后填写的《水调歌头·游泳》,系采用作者本人手迹放大而成,词书并茂。亭名由原中国人民***副总参谋长伍修权书写。
《九九归鹤图》浮雕 在黄鹤楼东南240米、白云阁西南85米处。位于黄鹤楼公园白龙池边,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整个雕塑呈红色,极为突出、醒目,画面生动,逼真传神,99只仙鹤呈现着各种不同的舞姿。为什么是99只呢?据说加上当年***驾驭的黄鹤,就凑成了100只;而现代黄鹤楼的建成,距同治楼被毁的时间,恰好100年,两个100,反映了好事成双的传统思维定式,包含着“黄鹤百年归”的寓意。
鹅池 位于公园南区,在黄鹤楼东南209米、白云阁西南103米处,与白龙池紧紧相连,是南区景观的中心。
胜像宝塔 亦称宝像塔,因其色白,又称白塔或元代白塔。
胜像宝塔修建于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为威顺王宽彻普化太子建,是用于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由于它的外形轮廓酷似灯笼,又有三国时诸葛亮在此燃灯为关羽水军导航的传说,曾被误封“孔明灯”的称号。因为该塔分地、水、火、风、空5轮,故也称五轮塔。有时还被称为大菩提佛塔。